马克思主义学院
搜索
首页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团队
党群工作
机构设置
党建动态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公共基础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研讨会

发表于:2022-09-21 来源:

2022年9月20日下午两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基础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举行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李小平院长主持,参加人员有李闯院长助理、各教研室主任与相关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6门基础课程入选吉利学院第一批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本次座会议主要围绕6门课程的改革创新与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首先对《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吉教字[2022]71号>,进行具体的学习与研读。明晰指导思想,确定改革目的,掌握改革原则,厘清改革思路。接着,李小平院长依据文件内容,对我院课程建设必须把握的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四川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深化“三全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高效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

二、建设目的

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适应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起与我校本科教育相适应、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吉利品牌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三、改革理念

(一)以学生学习为主;

(二)以能力提升为主;

(三)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结合为主;

(四)以结果-过程评价为主。

四、建设思路与内容

(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专业、学生特点,重新思考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精减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

(二)教学方法: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四)教学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学科竞赛活动。

五、“教-学”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和资源,开放学习时间,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使课程有亮点、有优势、有特色,申报校级一流课程。

成果积累:论文发表、创建教改模式、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

重点强调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总体目的,更要明确阶段性目标,把握好每一个阶段,才能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

会议最后,根据李院长提出的建设思路,每门课程负责人,就所负责课程的相关改革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