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建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活动
青砖黛瓦映初心 红色文脉铸师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赴重庆民国街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
2021-12-21
来源:
阅读人数:

2021年12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走进重庆民国街,在斑驳的砖墙与老式招牌间开展“历史场景中的思政育人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将红色基因解码于民国建筑肌理,把育人初心镌刻在历史现场。

晨雾中的民国街青石板上回响着党员们的脚步声。在新华日报旧址的铅字排版台前,泛黄的《新华月报》合订本引发热烈讨论。“这份1942年刊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纸,油墨里浸着真理传播的智慧。”教研室主任薛靖林同志轻抚老式印刷滚筒,指尖沾上些许陈年墨迹:“思政课教师也要做新时代的‘排字工’,把党的创新理论精准‘排版’进学生心田。”青年党员李梦韬举起相机拍摄发报机:“下学期《中共党史》课,我要用这台机器的零件图讲解‘真理传输系统’。”

转过挂着“国泰大戏院”灯牌的街角,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师们驻足于抗战话剧《雾重庆》的演出海报前。总支书记李闯指着海报上的台词片段:“当年演员在轰炸中坚持演出,这种‘文化抗战’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课的鲜活案例。”在复建的解放碑下,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党总支书记将一束山茶花轻放在碑座:“这花采自歌乐山,就像红岩精神永远绽放在思政课堂。”

最具深度的研讨发生在馨雅咖啡馆。党员们围坐在仿古藤椅上,就着老式留声机的旋律开展“咖啡思政工坊”。青年教师曹燕展示刚拍摄的证券交易所复原场景:“重庆抗战时期的金融保卫战,可以开发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情景教学模块。”钟学娥同志则举起民国街地图:“我建议把整条街作为‘行走的教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沿着青石板路展开。”

暮色渐浓时,党员教师们的实践成果已悄然萌芽:原理教研室连夜整理《新华日报》经典版面,计划制作“真理的铅字”系列教具;概论教研室着手开发“民国街里的马克思主义”虚拟仿真课,用3D建模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教工党支部拟定“红色报人”实践计划,将组织学生重走办报人采编路线。

离开发黄路灯笼罩的民国街时,党总支书记李闯怀抱一摞旧报纸复制件感慨:“这些泛黄的纸张不是故纸堆,而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活水源泉。”街口老钟楼的钟声恰在此时响起,仿佛在为这场穿越时空的铸魂之旅敲响奋进节拍。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8 11: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