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踏上井冈山红色热土,在龙江书院与八角楼旧址开展“寻根溯源强党性 以学促干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触摸历史印记、体验红色课堂、服务基层群众,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焕发新活力。
清晨的龙江书院青砖黛瓦、古木参天,全体党员肃立于“我军军政院校摇篮”纪念碑前,党总支书记领读入党誓词的铿锵声与书院檐角风铃相和。“当年红军教导队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今天我们要把火种播进学生心田。”宣誓结束,队伍移步至书院讲堂,井冈山干部学院讲解员以“朱毛会师”场景还原为引,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师们围着1928年红军教导队使用过的木桌油灯,轻抚桌面上斑驳的墨痕,青年教师袁潇感叹:“这盏油灯照亮的不仅是教案,更是共产党人‘以教强军’的智慧。”
走进八角楼旧址,木窗棂透出的阳光洒在毛泽东同志伏案写作的复原场景上。党史专家现场讲解时,党员们发现窗台下还留着当年红军战士刻写的“革命必胜”标语,党总支书记当即提议:“把这些鲜活素材编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案例库。”在“士兵委员会”情景模拟环节,师生们用竹片制作“民主表决牌”,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实践。积极分子王浩举着自制的竹牌笑道:“这种‘沉浸式备课’比理论研讨更入脑入心。”
活动注重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服务群众“实”起来。在书院所在的坝上村,党员教师们兵分两路:一队为村民培训“土味党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屋场板凳会”上的家常话;另一队带着手绘的《井冈红旗映童心》绘本走进村小,孩子们指着绘本里的八角楼油灯问:“毛爷爷就是在这里给我们‘打’来好日子的吗?”
夕阳为龙江书院的白墙染上金辉,活动在《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歌声中落幕。党总支书记总结时动情说道:“站在红军教导队的课堂上,更能体会思政教师‘铸魂人’的使命。我们要把八角楼的灯光变成课堂的星光,照亮青年学子的信仰之路。”归途中山风拂面,党员教师们已开始谋划新实践——有人准备把竹片表决牌搬进“民主法治”课堂,有人计划带学生用扁担挑着移动黑板重走红军教学路。这场带着泥土香、硝烟味、书卷气的主题党日,让红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