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推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10月10日至14日成功举办三轮项目式教学比赛。此次赛事以教研室为单位展开全员竞技,历经初选、复赛与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杨函老师凭借卓越表现脱颖而出,赢得代表学院参加校赛的宝贵机会。

首轮:教研室初选,全员参与展风采
10月10日,德法与纲要教研室、原理与概论教研室、新思想与形策教研室三大教研室联合启动首轮比赛。全体专职教师围绕本科课程,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系统展示从方案设计到实践成效的全过程。参赛教师通过提交完整教学材料、学生作品及考核数据等实证材料,全面呈现项目的系统性、创新性与实践价值。
经评审,各教研室遴选出三名表现优异者晋级复赛,他们分别是:原理与概论教研室的王柯老师、孙娟老师、胡艾娜老师;德法与纲要教研室的杨函老师、左雯瑶老师、林茂华老师;以及新思想与形策教研室的张懿文老师、刘荔佳老师、母金兰老师。首轮比赛不仅检验了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与实施能力,更激发了全院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

复赛:群英荟萃,三强晋级显锋芒
2025年10月12日下午,第二轮项目式教学比赛在简阳市城市名人酒店十楼会议室群贤厅拉开帷幕。九位晋级教师围绕各自的项目式教学主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教学展示。9位参赛教师围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结合项目式教学理念,呈现了一场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创新的教学展示。例如,王柯老师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从“外卖骑手”到“美好生活”的深水区突围》为题,以“外卖骑手权益保障”为项目载体,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问题溯源—改革建议”三个层面探究改革开放深化路径,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课题;杨函老师聚焦《如何打造法治微课堂》,设计“校园法治案例收集—微课堂脚本撰写 —模拟教学展示”的项目流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展现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张懿文老师的《仰望星空:从火星到自我革命——“改造世界”的三重追问》则以“火星探测”科技成就为切入点,串联“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自我革命”的逻辑链条,将科技素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教学设计新颖且富有深度。

本次比赛的评分标准严格且全面,涵盖了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显现以及教师素养与特色四大方面,总分100分。评委团队由李小平院长、钟学娥院长助理、陈丽华教授、张有恒教授、王筱宇教授、许金霞教授等多位资深专家组成,确保了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审和激烈讨论,最终杨函老师、孙娟老师、王柯老师凭借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自然的教学过程、显著的教学效果以及独特的教师素养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最后一轮决赛。
决赛:巅峰对决,杨函老师斩获校赛资格
2025年10月14日周二下午,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院级项目式教学比赛如期举行。三位晋级教师围绕各自精心设计的项目式教学课题,展开了最后的精彩展示。孙娟老师以“‘智慧蓉城’的温度:从科学发展观透视数字公平”为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数字时代的独特价值;杨函老师则以“校园法治微守护:我的普法行动提案”为题,结合校园实际,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普法方案;王柯老师则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从外卖到美好生活的深水区突围”为题,深入剖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评审团综合评定,杨函老师凭借课题的创新性、实践性与教学展示的感染力,最终夺得冠军,并获得代表学院参加校赛的资格。

赛事意义:以赛促教,赋能人才培养
此次三轮比赛严格遵循学校《关于举办2025年项目式教学比赛的通知》要求,通过全员参与、分层选拔,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标。赛事不仅提升了教师的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更遴选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跨学科融合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型提供了示范。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以项目式教学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