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研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讨
两校携手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开展专题交流
发布时间:
2025-05-16
来源:
阅读人数:

2025年5月15日,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思想与形策”教研室在李梦韬主任带领下,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理工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专题交流。活动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模式,围绕课程研讨、廉政教育、实践研学三大环节展开深度合作,共探思政育人创新路径。

一、课程建设:特色融合破解教学难题

在课程研讨环节,成理工程袁彬院长系统介绍了该校“核工业+思政”特色育人体系,重点展示了依托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开发的11门优质课程及9个典型案例。吉利学院贾志鹏老师则分享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40+8”教学模式,通过彩绘创作、短视频制作等实践环节,将“汽车强国战略”等产业元素融入教学。双方围绕大班制教学难题展开研讨,成理工程韩红伟主任提出的“四专题协作备课法”与吉利学院窦明富老师倡导的“线上客观题智能组卷”方案形成互补,为课程考核规范化提供新思路。

二、廉政教育:核工业精神筑牢初心使命

两校教师共同参观了全国高校首家核工业主题育廉馆。在“两弹一星功勋廉洁事迹展”前,教师们聆听李正武“矢志回归为报国”、王淦昌“隐姓埋名十七载”等事迹讲解,通过23份手写科研笔记、41封廉洁家书等珍贵史料,深刻感悟“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李梦韬主任表示:“这些鲜活资源为融合企业家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

三、实践研学:科技自强赋能使命担当

在国家核聚变博物馆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实验装置前,教师们开展现场教学。于叶洲主任结合“华龙一号”模型,示范如何将““双碳”战略”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博物馆内保留的1984年首次放电实验操作台,让教师切身感受到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脉搏。两校教师在中国环流器新一号前合影,庄严承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本次交流达成三项成果:共建“核工业精神+汽车强国战略”思政案例库、共享“育廉馆-汽车文化馆”实践教学资源、共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袁彬院长强调:“两校产教融合特色如车之双轮,必将驱动思政课程建设驶入快车道。”李梦韬主任以“三个新”总结收获——开辟校企协同新路径、挖掘特色资源新矿藏、激发课程改革新动能。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8 1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