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郑小明教授莅临学院 深度论证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发布时间:
2024-11-19
来源:
阅读人数:

在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2月17日成功举办郑小明教授专题讲座之后,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当天下午,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小明教授在讲座结束后专程来到学院办公室仔细查阅了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材料,并针对该项目的建设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论证。此次论证活动,是继上午精彩讲座之后,郑教授与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上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学院该项目的完善与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郑小明教授作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深教授,同时担任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在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其对于各类教育项目的论证,总能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提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对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论证也不例外。

在论证过程中,郑教授首先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明确表示,项目立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企业家精神这一出发点,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创新性。“目前川内没有其他院校建设同类项目,这意味着你们的项目一旦成功落地并顺利推进,将在四川省内高校中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为培养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人才开辟新的路径。”郑教授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学院老师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进该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紧接着,郑教授针对项目申报书的完善提出了核心指导意见。他强调,申报书要始终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展开,这是项目的灵魂所在,不能有丝毫偏离。而在具体的内容呈现上,应立足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相关案例,使项目内容更加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于爱国情怀的企业家案例,郑教授进一步阐述道,这类企业家最显著的特质就是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这样一批企业家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这些案例都生动地诠释了爱国情怀在企业家身上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项目之中,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企业家的家国担当。

对于勇于创新的企业家案例,郑教授指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汽车行业,创新的重要性尤为凸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汽车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些勇于创新的汽车企业家,敢于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思维定式,积极推动生产组织创新,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将这些案例融入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明白创新对于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谈到诚信守法的企业家时,郑教授认为,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守法是企业经营的底线。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诚信,就难以在市场上长久立足;而违反法律法规,更是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在汽车行业,诚信守法的企业家能够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履行等方面坚守诚信原则,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将这样的案例纳入项目,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让他们明白诚信守法对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案例,郑教授强调,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汽车行业,许多企业家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困难挑战时,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企业家在关键时刻的担当和作为,将其融入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对于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案例,郑教授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汽车行业作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更需要企业家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一些有国际视野的汽车企业家,能够立足中国市场,同时放眼全球,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和需求特点,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将这些案例纳入项目,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全球思维和国际竞争力。

郑教授的论证意见全面而深刻,为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学院老师们认真聆听并详细记录了郑教授的每一条建议,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表示,学院将以此次郑教授的论证为契机,组织相关教师团队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严格按照郑教授提出的要求,深入挖掘各类典型案例,确保项目内容既符合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求,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和教育意义。同时,学院也将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郑小明教授对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论证,不仅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也进一步深化了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高校在企业家精神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一定能够顺利推进,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8 11: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