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团队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来我院开展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团队建设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1-17
来源:
阅读人数:

为深化汽车强国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强化相关研究与教学团队的建设能力,2025年1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在明德楼131教室举办题为“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核心成员及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主持。

蒋永穆教授以“团队建设是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基石”为开篇,从团队定位、成员素养、协作机制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活力的研究与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为谁建、建什么’,必须立足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蒋教授强调,汽车强国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企业家精神作为其中的核心动力,而团队研究与教学方向的确定,不能仅依赖文献梳理或个人兴趣,而应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寻找立论依据,聚焦“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关键技术攻关”“民营车企在产业链中的担当”“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中的企业家责任”等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既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更需要‘合才’。”蒋教授结合汽车产业特点,详细分析了团队成员的素养要求。具体包括:专业基础、实践感知、写作意识。

蒋教授指出,当前不少团队存在“形式上在一起,实质上各干各”的问题,核心症结在于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他结合成功案例,提出三项关键机制:课题共研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动态迭代机制。

在谈及团队建设的具体落地时,蒋教授重点强调了“资源整合”与“特色培育”两大要点。“团队不能关起门来建设,必须主动链接外部资源。”蒋教授提出,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团队应重点整合政策资源、企业资源、高校资源、媒体资源等四类资源。他特别提醒,资源整合不是“贪多求全”,而要“精准匹配”,“比如我们要研究‘西南地区汽车产业企业家精神的地域特色’,就应重点对接成渝地区的车企,而非盲目对接全国资源”。

针对川内高校团队建设的共性问题,蒋教授强调“特色是团队的生命力”。他指出,川内高校在红色文化研究、三线建设历史等领域有深厚积累,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团队可从中挖掘特色。例如结合“三线建设中的工业精神”,研究当代汽车企业家的历史传承与创新;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区域内车企的协同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互动机制。“别人做‘全国共性’,我们做‘区域特色’,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蒋教授说。

李小平院长最后对讲座进行总结,李院长指出,蒋永穆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学院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要迅速梳理讲座要点,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团队建设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要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团队存在的“学科壁垒、实践不足、协作松散”等问题,逐一破解;要注重成果转化,将团队研究与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结合,力争在2025年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思政课案例和校企合作项目。

讲座结束后,蒋永穆教授与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在学院会议室举行座谈,针对基地建设中的团队协同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蒋教授翻阅了基地前期建设材料后,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建立“双带头人”制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汽车产业专家共同担任团队负责人,分别统筹理论研究与实践对接;二是开设“团队工作坊”,每月围绕一个具体议题开展研讨,邀请企业家现场点评;三是打造“成果转化清单”,将团队研究成果分类为“企业培训课程”“思政课案例库”“政策建议稿”,明确每类成果的负责人与完成时限。

团队成员表示,将认真吸收蒋教授的建议,加快推进团队建设与基地项目落地。

联系电话
400-630-2020
关注我们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8 11: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