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七十五载薪火相传,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及“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圆满落幕。我院师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色,在省级评比中,斩获了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现了我院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成果和师生的卓越风采。
在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院教师贾志鹏、朱巧怡、蒋飘逸指导的作品《何以中华——探寻中华文明璀璨一颗“星”》以及教师李媛、左雯瑶、林茂华指导的作品《青春绘“三色”,梦想照田园》荣获省级二等奖。两部作品紧扣时代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内涵,以生动的讲述和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何以中华——探寻中华文明璀璨一颗“星”》从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中选取独特视角,带领观众探寻中华文明的根源与传承,彰显文化自信;《青春绘“三色”,梦想照田园》则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三色”为切入点,描绘出新时代青年在广阔农村施展才华、追逐梦想的生动画面,展现了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此外,教师孙娟、胡艾娜、曹燕指导的作品《绿水绕青山·荷桥展新颜——以青春之力解锁乡村振兴的“荷桥”密码》、教师袁潇、钟学娥、马秀枝指导的作品《从中国汽车的New Era看新质生产力》以及教师刘樾樾、王光芬、许金霞指导的作品《跨越时空的青春追寻》荣获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省级三等奖。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成果,既有对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也有对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还有对青春理想的深情追寻,体现了我院学生对思政课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中,教师刘荔佳、张懿文、薛靖林指导的作品《蜀光》荣获省级三等奖。该作品以生动的影像语言,通过青年学子的视角,展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传递了思政教育的正能量,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近年来我院积极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在学院“三向三力”课程建设指导思路下,围绕“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两大主题,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走“汽车强国”路:打造校内“汽车强国企业家精神育人基地”;创设“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联动机制,打造“两路并进三课联动四维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线上线下两路并进; 课内互动课堂、校内实践课堂、校外实践课堂三课联动;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针对覆盖,校内特色实践教学全体覆盖,校外体验实践教学重点覆盖,云端补充实践教学有效覆盖四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在川内高校进行推广,相关实践活动被经济导报等报刊报道。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我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结果,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思政课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感悟。此次活动,学校、学院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思政课教师悉心指导,参赛学生全力以赴,各方协同配合,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充分发挥获奖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同时,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生动的思政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图片:朱巧怡